有一次和同事聊天,他說他覺得零售業就是靠「common sense」工作,但所謂的「common sense」其實包含了好多好多功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自我察覺到這些足和不足與環境的配對能幫助我適應。
*環境:因為是異於自己過往經驗的環境,所以更會察覺到自己舊有的思考/動作模式,及發展新的應對策略。能發展策略的前提是這要是剛剛好的挑戰(上一年的實習就是很不剛好的挑戰XD)
新環境上手各式雜物
知道自己對於認知與動作上學習事情、對事情的推論(能否transfer技巧及問題解決)是怎麼樣的。比如說今天senior assistant直接示範了一次怎麼樣使用收銀台。從示範、練習、提示到實際應對,這些多步驟的學習很靠chaining去記得,除了認知上學習,在身體上動作的記憶也是一環。要按收銀台哪個位置會漸漸coding到身上。
對事情的推論、priorotise
今天即使沒有人直接教我這件事,還是能夠推論出如何去做。例如到了關門前的半小時,有一個收銀台的現金會被拿來出來,所以現金抽屜是拉開的,但螢幕是正常運作的。那到底這個收銀台還能不能用?其實推論出就是還是能用,但要確認客人是用刷卡但不能用現金付款。但後來又推論出要看今天的老闆是誰,每個老闆工作方法或偏好不一樣。一個老闆現金拿出來後也會一起清點收銀台的總金額,而那天的推論就會是刷卡和現金都不能用。
再來經常就是我會同時被不同的人指派很多任務,但同一時間就只能做一件事情,體會到如何把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挑出來解決也是一種能力。
再來經常就是我會同時被不同的人指派很多任務,但同一時間就只能做一件事情,體會到如何把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挑出來解決也是一種能力。
賣東西有一部分是賣relationship
每個店都會講求業績,所以老闆會希望你說服客人買。但我覺得有時候了解客人的需求,然後去幫助他得到想要的東西,那個意義會很不一樣,同時也會達到老闆想要的業績。會有很多人來買別人的禮物,當你問客人對方是誰,為什麼想找這樣的產品之類的,瞭解他的生活和想法,再提供真誠的建議,對方的回應也會蠻讓人感動的。另外一種是有些旅客會來掃貨,可以理解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多少有種有帶禮物有面子。曾經有一個台灣人來店裡買了九百多鎊,老闆轉過頭對我做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以這個區域大多是小資的買,不像harrods這種客人會很多),然後那一天老闆就沒有再說'Today, we are gonna sell, sell, sell! All is about selling!’ (老闆的動作同時深刻於我腦中)
還有在psychotherapy的訓練中,也會開始去想我如何去approach其他人,別人的反應帶給了我怎麼樣的直覺與回應。在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中,也更了解自己和對周遭環境的認知。
還有在psychotherapy的訓練中,也會開始去想我如何去approach其他人,別人的反應帶給了我怎麼樣的直覺與回應。在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中,也更了解自己和對周遭環境的認知。
環境中直接學習會用到的英文/英國腔
我的同事大多是英國人,只有一個老闆是義大利人,但她也一口英國腔。照如往常,還是會偶爾聽不懂他們到底在講什麼。但這個環境讓我比較敢去問同事一遍,或是去解釋說為什麼我沒有聽得很清楚。很感動的是同事們幾乎不會不耐煩,有一個同事還跟我說他本來講話就很快,也會跟我解釋我聽不懂的字。後來大家就會主動跟我分享英國人會說哪些slang、縮語,或每個地區使用英文的差別是什麼。有一個已經離開的前同事是義大利人,他就說「我跟你說喔,那個每次送貨的腔很重,他每次來我都聽不懂,你只要跟他微笑說喔對、沒錯喔、你開玩笑吧,這樣講一講就好了。」我就說「誒我也聽不懂他在講啥,我以為你跟他很熟,有說有笑。」他就說「噢,他腔太重了。沒有。」覺得太好笑了吧,也有一種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聽不懂的感覺。
面對#$^*(^
剛開始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接電話,因為聽電話中的英文真的是讓我感到很驚恐。這種驚恐是那種我失去控制感了,但我發展出來的策略又不足以讓我重拾控制感,例如再請對方說一次我還是聽沒懂(更下一進階我會瞎猜對方的問題然後回問是/否問題了)。這樣的失去控制情況,我選擇做的事情是告訴對方我請同事來幫忙(這樣的電話禮儀我也是要學的,例如'Pardom, just bear with me and wait for a second. I'll get my colleage to help you.‘)但如果同事在忙呢?有一次我還是硬塞給同事,他接了,但事後跟我說這件事我明明可以處理,我才解釋說我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他露出理解的表情,說下一次他了解了,然後說沒關係他也聽不懂中文(天使+1)。另一次也是硬塞給一個英國同事,沒想到他也聽不懂那個英文,所以我看他也跟對方溝通了很久。後來他跟我說,因為他聽不懂所以他把自己移到安靜的角落、請對方講一次、請他換四五個人講等等。我就想為什麼我當下沒有做出這些應對的反應而多是選擇逃避。所以漸漸地,我嘗試去調整自己的應對,面對這種#$^*(^的不安全感。
面對#$^*(^
剛開始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接電話,因為聽電話中的英文真的是讓我感到很驚恐。這種驚恐是那種我失去控制感了,但我發展出來的策略又不足以讓我重拾控制感,例如再請對方說一次我還是聽沒懂(更下一進階我會瞎猜對方的問題然後回問是/否問題了)。這樣的失去控制情況,我選擇做的事情是告訴對方我請同事來幫忙(這樣的電話禮儀我也是要學的,例如'Pardom, just bear with me and wait for a second. I'll get my colleage to help you.‘)但如果同事在忙呢?有一次我還是硬塞給同事,他接了,但事後跟我說這件事我明明可以處理,我才解釋說我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他露出理解的表情,說下一次他了解了,然後說沒關係他也聽不懂中文(天使+1)。另一次也是硬塞給一個英國同事,沒想到他也聽不懂那個英文,所以我看他也跟對方溝通了很久。後來他跟我說,因為他聽不懂所以他把自己移到安靜的角落、請對方講一次、請他換四五個人講等等。我就想為什麼我當下沒有做出這些應對的反應而多是選擇逃避。所以漸漸地,我嘗試去調整自己的應對,面對這種#$^*(^的不安全感。
講出自己的需求
可能以往都覺得講出自己的需求很自私,總會想當我提出自己的需求的時候,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難搞。但是當我察覺到同事們都很敢於說自己想要怎麼樣的班,我才漸漸開始嘗試。一開始我說我剛好有事想要調班,真的是覺得很不舒服,覺得怎麼會為了自己的事造成別人麻煩。後來漸漸地去講,主管也都說沒關係謝謝我跟他說,他才能好安排,我才比較舒服去表達。
什麼是必須要、什麼是彈性
可能文化差異與成長背景的關係,很多事情在工作場所上我會直覺地覺得要確認每一件事情是「對」的我才會做,盡量避免掉「不對」的事。一分為二實在是從小到大考試的陰影以及社會的期待(? 記得前幾個禮拜我在整理delivery的新貨,工作是要把每一個貨品放到儲藏櫃的分類位置。那一次不知為何總公司送了超級多護手霜過來,讓原本的那一區根本擺不下。下意識我就去問老闆要放哪,他就皺了個眉頭說 ‘you just put aside those things and get creative!’ 對「CREATIV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自己不必像工作人一樣,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能讓自己更成熟有更有趣!(不過前提是要能夠有相同的自信與彈性去處理這些事情)
環境的支持
重點是同事們都很包容,也都會很真誠地跟我說No worries at all,覺得能有安全舒服的環境學習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