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也必須在情境下使用,不同的情境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不太會用英文溝通那會很吃虧,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或建立關係就很難。
我在對話的時候常常會聽不懂別人說什麼。
情境一
擔心我聽不懂,反問別人後,整個聊天的興致斷掉,因為聊天內容可能變成(1)好人會幫你解釋他在說什麼(2)被大聲吼或不耐煩 (3)鼓氣勇氣反問三次然後還是聽不懂GG
情境二
聽不懂但我假裝聽得懂,旁敲側擊,抓抓關鍵字猜猜猜,最後誤會或被誤會或內容變得很空泛。
大概一般可想而知的解決策略就是提高我的英文聽力能力,然後個人大概會去找如何提升聽力能力、生活單字量等等。這些當然都有它的重要性,但除了這,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英文溝通當然除了真正的語言能力外,也牽扯到很多其他大大小小的能力和過去經驗所塑造出的溝通模式。
我能大概知道我就是分散注意力還行,但持續注意力很差,所以聽到某個字卡關我就會開始分心。
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層面的應對,好像很少人會提到,或大多人是精神喊話來處理這部分,例如「不要害怕講英文,你可以的!」,但怎麼可能不害怕見鬼了!
即使有人來英國還是去補習班,除了增進所謂的語言能力,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去買安全感,去買別人會認真聽你說話,然後塑造一個好的關係讓預測未來的關係也能夠好一點。
我知道我習慣用既定形式的母語中文來建立關係,比如說大概的回應就是「真的假的~」「好爽喔」「蛤~是喔」。而一旦這個部分無法被使用,我的建立關係模式就不一樣了。從零開始,其實是很讓人覺得失去控制感的!於是這樣關係的基模就加深,遇到下一個人還是覺得很可怕很難清楚地溝通。
我也在想我問中文溝通時的差別是什麼?為何面對母語者有時我們只是微笑?
人類大概是很忙的,我發現我做任何事情,大概都會幾個方向在走,察覺自己的批判、察覺對方的語言動作和背後意涵、察覺周遭環境的動態、預想之後幾步會發生的事、使用確切的字眼和表達方式,所以我才能感到有控制感。遇到一些我感到無法控制的人在講我無法控制的語言的時候就會讓想要戰或逃,逃大概就是變得相對被動或不斷以微笑來示好,心裡想說好~想~回~家。
所以「感到安全」和「控制感」是在溝通的時候我自己最需要的部分。怎麼樣面對和調適?
1.善用那些安全的關係:生活上有時很難選擇我會遇到的人如何,但知道自己的社交圈裡,誰會讓我感到有安全感,我就跟他多約一約吧!在對話的過程中形塑自己安全關係的堡壘,在面對新的人事物時,我會更有自信,是否有點像依附關係的延伸呢?這就像是離開舒適圈是學習的好方法,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舒適圈可以退,那就會是一身是傷沒有家可回。
2.學習與「失去控制」共存:自從體悟到這樣的概念後,遇到聽不懂的狀況我大概也會比較冷靜甚至還有點愉悅,那關係發展的過程也會感覺到不一樣,同時那也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每個人有自己學習的困難,除了努力地去想「提升」這件事外,還有靜下來好好想一下自己,也從觀察別人中察覺到自己那些應對上卡住的點。我相信有時候不只是改變語言這件事,還有改變很多細細微微的事情!
留言
張貼留言